该来的总是会来的……

宇宙历八零零年的六月一日,凌晨二时五十五分。

杨威利的生命在卅三岁的时候终止了。

 ——Vol.8 乱离篇  第五章 魔术师,一去不返


昨天晚上动画更新到了亚姆立扎的前章,一边吐槽智障同盟政府,一边心疼日常想退休的杨,小说特地停在第四章,今天一口气看完了五六两章。

之前看到的那篇银英书评(其实说对杨的理解应该更恰当吧)的作者形容杨为“心中的圭臬”。当时还是?的,没有那么夸张吧。然而自己现在也想作者形容的那样“那不是刻意的,也不是催眠自己得来的结果,而是自然而然就变成这样了。”可不是么。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遇到或想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会下意识地思考那些事情与杨之间的关联,也包括他会怎么看待、会有什么反应。无意中发现这一点的时候大概也是像杨那样有点无奈地笑笑吧,可惜我没有军扁帽可以摘下来玩。怎么想都是一件很神奇又那么理所当然的事。开始了解到杨威利这个人物只有短短两个月而已,却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影响。但这两个月又基本是和外界半隔离的状态,所以就有很多自己思考消化的时间了吧,而杨的思想所具有的冲击力是绝对不可小觑的,一些polity方面接不接受他的观点就是是另一回事了。总之在“接不接受”这方面算是慢慢领悟到了“Ta写你看选择性吸收就好”这样的要领吧。

刚开始看银英的时候全部注意力都被莱因哈特吸引了,他就像是太阳那样让人不得不注意到的存在。而后转而将目光集中到杨身上并非因为他的才能之类,而是日常里“在身世调查书上兴趣栏内写上午睡”“如果从明天开始,退休金突然增加十倍的话,那么就算叫我去信神也可以啊”这样让读者看到一定会笑起来的片段。虽然知道可爱一词用来形容杨不是太合适吧,但这种时候就是这样的感觉。看到最初的笔记里居然还有写“更喜欢莱的年少锐气,觉得杨太稳重”这样的话,就勉强放过黎明篇只看了一小半的自己吧。就算有点不太想承认最初是被杨各种可能会被一些人诟病的缺点吸引的,可事实上就是这么一回事。

银英看到二三篇左右都是处于放弃思考的状态,也不去想他们为什么作出这样那样的决定,对人物的理解也没有往深处想,直到看到田中老师的后记和一些访谈,“杨是一个很矛盾的人”“没有做好觉悟”。小说中的人物就算是由作者们所塑造,但还是具有自己的生命和思想的吧,他们为什么做什么也不完全是因为作者的安排,而是他们自己想如何吧。杨只要下定决心退役,或者在巴米利恩无视政府的指令直接杀掉莱因哈特,历史就会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了呢。但杨威利之所以为杨威利就是因为他做不到以上。

记不太清是通过尤里安还是先寇布的独白,说着信念有害的杨,其实自己才是拥有最坚定的信念的,虽然停止炮击伯伦希尔有不愿意杀死莱因哈特的成分,但杨自己就算是说了“对政府或对我自己来说,这个行为或许表现出忠诚的一面,但是对那些战死的士兵来说,却是一种背信的行为。因为他们没有理由因为权力者的自保及我个人的感伤而丧命。”他也还是坚信他心中的民主。这么看几乎都是到偏执固执的程度了。在杨死后被指责因为他的怪癖而葬送了民主主义的未来,从某种角度似乎是有道理的,但其实是完全不讲理的吧。如果杨能像先寇布一直怂恿的那样成为一个dictator,不管这样的行为是不是会为同盟带来更美好的未来,但其本身就违背了杨心中的民主。

所以说杨应该是有很坚定信念的人吧,但是这样坚定的信念并没有影响他接受异己的观点,不因为超出自己所理解的范围就加以漠视。刚才还想着应该用什么例子证明这一点,可又一想,杨手下那群幕僚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每次看到杨舰队的部分经常会时不时笑出来,气氛的融洽程度甚至不太像是一个军队。而到了帝国的部分基本就是非常冷冰冰的气氛了。

(这里必须插播一下。在第一次看到杨关于信念的发言时,有意思的是进巨正好看到王政篇和夺回玛丽亚之墙作战,信念的力量几乎是压倒性的。调查兵团的士兵们为了信念去死,艾尔文团长的无比坚定的信念可以说是构成了一座又一座尸山。从死亡的角度来说,正应和了杨所说的信念的破坏力。但进巨里最后作战的胜利也是由信念带来的,因为兵团的大家做好了献出心脏的准备而没有选择直接放弃,以及相信希望的背水一战。所以信念的力量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也是不确定的吧,虽然会又其破坏的一面但是又不能完全否认其价值,重要的应该是像杨那样在拥有信念的同时又不排斥其他的包容和如何正确运用这样的信念吧。不过再一想,拥有与信念相匹配的实力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兵团当时没有诸如兵长这样的战斗力,就算有再强大的信念,作战也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相互不匹配的话就只能是地球教那样采用暗杀的卑鄙手段带来恶果了。)

不过关于杨,有一点让我一直不太能想通,也可能是我理解有误的关系。如果崇尚民主的话应该是反对个人崇拜的,但是杨对于国父海尼森的高度评价怎么看都是有崇拜的成分。他所崇拜的是海尼森本人还是他提出的民主的构想?应该都有吧,杨追求的应该是海尼森在同盟初期所构建的民主。可是最后杨和凯三一样啊,都倒在了追求之路上,到死都没有看到自己所追求的事变为现实。而杨比凯三幸运太多的地方在于他有更多的同伴,双梅在ks2之后的处境显然比不上尤里安他们。这也算是过于执着的信念带来的恶果吧。也不知道是一家对宝钻的夺回还是杨对民主的追求更难以实现。杨所期望的应该是仅存在于构想而非现实之物,甚至两者的差距都是不可估量的,真的是很想知道他是出于什么样的信念才会如此坚定。就算他卸甲归田的那两个月,也是他追求的一部分,把权力交给他认为应该掌握的人。这么看,杨是一个看似没有那么执着其实内心非常坚定的人啊。

杨和尤里安的对话经常会提到和命运和宿命有关的话题。两个月之前自己从某种角度来说是说服了自己去相信宿命论,但是转头就看到杨的各种言论,又是下意识地开始思考,再加上《亚尔斯兰战记》里亚尔斯兰也提及过这个问题,”只有软弱无能才会归咎于所谓的宿命”。

不久前想通的一点是,所谓身不由己的情况大概也不是由宿命所致,而是周围的状况吧。世界是由无数的意志组成的,每个人能做到的也就是尽量发挥自己的意志,即使能操控他人的意志也仅限于极有限的一部分而已。就像杨对尤里安说的“有一半以上的人支持你的话,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杨自己的情况也是这样吧,民众对他的支持政府对他的猜忌等让他无法已自己所期望的方式生活,让他与莱因哈特之间的战争成为不可避免。“宿命是不可抗拒的啊,尤里安,但事实上无论身处何种情况,最后还是要由当事人自己抉择的。”如此,就算是“放弃选择”这个选项其实也是通过自己的意志选择的。进巨ova5里艾尔文最后也对还只是Levi的兵长说不要把选择权交给别人,也就是这么回事吧。

再冒味引用两句。

杨能够要求自己的是,不把决定权丢给所谓的宿命,在每一个岔路前,不管最后是好是坏,至少事前是认真考虑了然后走上认为会比较好的那一条路。既然如此,就算是错也是自己的责任,也只是知道自己的能力毕竟也是有限的。

——(银英书评)百回千转只为杨  作者:shoulder


虽然想了这么多看起来没有什么用的东西,但做好心理建设应该也是蛮重要的吧。这样就能知道没能得到自己所期望的结果是又自己的错误选择造成的,就算是遇到自己无法掌握的事也不会报以极端的怨念了吧,个人能够掌握的毕竟事十分有限。如果可以做到掌握一切,吉尔菲艾斯也就不会死于暗杀,杨也不会遭到暗杀。

也记不得是不是田中老师说的,杨对自己的死亡的看法大概就是,虽然不想死啊,但是如果死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诸如死亡这样普遍情况下不由自己控制的结果,能做到的就是接受了吧。但这样态度也不是绝对消极的,区别应该就在于歇斯底里地无谓抵制和接受并以自己的意志去最大限度的改变境况吧。昨天的更新里还有席特列元帅那句“不做与才能相称的事,本身就是不公平”这样的言论与观点对杨来说也是不可控的,从和他的理想生活相背驳来看,对他自己也是不公平的。所以杨之所以成为英雄,还是“some has greatness thrust upon them”啊。

很难得除了银英原著之外没有看其他文字类同人,对杨对理解大多数都是建立在自己的体会上,应该还是有不全面的部分。不过田中老师让我第一次认识到,主角是可以死在故事还远没有完结之前的。试图保持微笑。

之前看到Ezzuy太太对比托老和田中安排角色死亡的不同观点。前者当然是宿命式,后者虽然笔下杀人如麻但都是合理的安排。“随机和必然加在一起,就是每天都在发生的生和死。”无论是吉尔菲艾斯还是杨的死亡都十分突然,但暗杀的桥段本事又是合情合理。吉的死就像一个章节即将要完美结束却突然出现意外,杨的死就是章节正进行到正中却被迫没有了后文。

还有一个非常在意的事,在杨临终前听到的那个怀念的声音究竟是谁的?按距离来讲可能是尤里安在呼喊他的声音,但如果是尤里安的话又为什么会要用“怀念”这个词呢……

评论
热度(1)

© 格子 | Powered by LOFTER